橫峰縣“四管齊下”
著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效率
近年來,橫峰縣從節約集約用地入手破題,向集約要空間、向土地要效益,高分答好土地節約集約管理問卷,成功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一、擎起頂層設計“指揮棒”。一是完善工作機制。成立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合力創建”共同責任機制。二是確保用地需求。科學編制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應保盡?!?/span>滿足重點項目、民生項目用地需求,2021年供應土地1173畝。三是嚴控用地指標。嚴格把控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全力做好批而未用和閑置土地工作。2021年,全縣批而未用土地2938.12畝,消化周期2.0年,低于省廳“3.0”年要求;閑置土地處置任務基數2175.41畝,處置808畝。
二、用足資源整合“工具箱”。一是堅持規范引領。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規范高效利用工業用地,統籌規劃建設“一區兩園”,加大土地保障力度,2021年入園企業123家。開展“騰籠換鳥”盤活閑置企業6家,盤活土地120余畝。二是推進節地增效。堅持“畝產論英雄”、寸土生寸金,落實“標準地+承諾制”要求,2021年供經開區工業“標準地”11宗,遠超60%任務要求。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城區面積由不足2平方公里發展到11.6平方公里,通過棚戶區改造盤活建設用地442畝,有效提高城市承載力。三是推進礦山修復。全縣廢棄礦山36個,已完成修復26個,修復面積85.72公頃;成功創建綠色礦山1個,已通過驗收,形成了礦產資源利用新格局。
三、當好農田耕地“守護人”。一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二是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及時通過土地整治等方式補齊耕地,在動態監管系統中掛鉤確認,確保耕地只增不減。2021年,全縣耕地流出827.7畝,流入1066.8畝,凈增239.1畝。三是實行耕地用途管制。嚴禁非法改變用途,完成了上級下發的13個耕地衛片圖斑的核實、舉證和整改工作,總計54.87畝,連續兩年衛片違法用地全面清零。堅持耕地量質齊升,建成高標準農田1.67萬畝。
四、筑牢日常監管“防火墻”。一是強化綜合執法。強化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綜合執法監察工作。利用“一張圖”綜合平臺,實時掌握各地塊使用情況,形成“以圖管地”新格局。以衛片執法為載體,以專項整治為抓手,以網格化管理為手段,構建縣、鄉、村三級執法監察網絡。二是加強全程監管。通過縣級聯席會議,科學策劃部署“田長制”“林長制”,實現自然資源供應、開發、利用全程監管。三是嚴格兌現獎懲。制定自然資源節約集約指標考核辦法,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考核評價體系,以定量考核為主,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將考核結果與各鄉鎮產業、用地、金融、財政掛鉤。
政府微信
政府微博
網站無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