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7月,全縣規模以上服務業單位在庫數共計36家。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縣規模以上服務業展現良好發展局面,實現穩步增長。
一、基本情況
營業收入增速穩字當頭。1-7月,全縣規上服務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3%,較2023年7月的-14.5%提升了20.8個百分點,全縣規上服務業運行穩健。
七大核算行業實現全面增長。各大行業增速高低不一,但基本面良好,呈現全面增長格局。分行業看,裝卸搬運和倉儲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7%;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9%。
二、需關注的問題
競爭力較弱。全縣服務業面臨著諸多問題,如規模相對較小、經營模式單一、服務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大部分企業是傳統服務業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新增企業過少。根據市統計局普查中心文件反饋,2024年1-7月,全縣沒有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導致整體服務業缺乏源頭活水和增長基礎,進一步增長壓力加大。
患有大企業“病”。7月月報數據顯示,全縣36家規上服務業企業中,排名前三位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占全部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總量的54.7%。目前,得益于企業穩健經營和政府各項惠企政策,三大企業與去年同期營業收入相比波動不大,實現了平穩著陸,但一旦頭部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加上整體服務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受有關政策和市場變化影響較為敏感,未來很難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三、對策建議
強化信息共享。針對全縣規上服務業企業新增少、新增難的問題,建議發改、市監、稅務等相關部門加強協同配合,強化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島,突破各部門間各自為戰的局面,打通信息流轉最后一公里問題,將符合要求和規模的企業及時入統,確保顆粒歸倉。
培育引進并重。一是強化新興產業招引,加大文化、科技、數字、創意、研發等附加值高、新興業態項目招引力度,提高服務業整體價值量和競爭力,并填補我縣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的空白,補牢行業薄弱環節,優化服務業整體發展格局;二是鼓勵物流運輸、休閑娛樂、商務服務等傳統行業積極擁抱互聯網,融入互聯網發展大潮,提高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快發展的能力,積極開發互聯網周邊服務產品;三是培育龍頭企業,對各行業的重點企業,在政策扶持、資金融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企業積極研發,推動轉型升級。
加大小微扶持。建議對有發展潛力的小微企業進行篩選,建立小微企業孵化制度,厚植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沃土,推動中小微企業扎根橫峰,打造高質量發展橫峰高地,讓中小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
加強日常監測。主管部門要對影響全縣的重點企業進行日常監測,及時了解掌握企業面臨的發展難題,幫助企業與有關單位對接溝通,及時解決發展難題。
政府微信
政府微博
網站無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