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砥礪再奮進。“十三五”以來,全縣緊緊圍繞建設“經濟結構優化、民生發展優先、生態環境優美”的幸福新橫峰為目標,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全縣經濟社會呈總量擴張、速度加快、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勢頭。
為生動展示五年來我縣各項事業取得的成就,幸福新橫峰平臺推出“回眸十三五”系列報道,全面展示橫峰在經濟、社會、生態、教育、文旅等方面的成功實踐,推動橫峰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今天推出脫貧攻堅篇:精準扶貧告別貧困夯實基礎奔向小康!


“十三五”以來,縣委、縣政府響應黨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帶領22萬干群接過“紅色基因”的接力棒,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
通過5年的努力,橫峰實現了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7年全縣32個“十三五”貧困村全部退出,2018年7月以“零漏評、零錯退、零問題、群眾認可度97.9%”的驕人成績宣布退出貧困縣序列。摘帽以后,橫峰依然絲毫沒有放松,繼續保持攻堅勁頭、節奏和狀態,堅持不懈抓好年度減貧任務和脫貧成果鞏固提升,截至目前,全縣所有貧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農村群眾吃穿不愁、收入穩定,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產村融合:里子和面子并重

橫峰為發展集體經濟,成立縣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組建了11個鄉鎮集體農業公司,建設以果業為主的集體經濟扶貧產業基地82個,總面積9854畝,按照“縣扶持、鄉監管、村實施、戶參與、利分成”的建設原則,確權到村,帶動貧困戶增收,持續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并積極探索由縣扶貧開發有限公司領辦,村集體經濟參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參與,能人大戶、貧困戶參與的“大領辦大參與”的產業合作模式,積極實施了一筆光伏收入、一片竹果林、一畝花草藥、一頃油茶山、一個人就業、一桌農家飯、一桶愛心蜂的“七個一”和“大領辦大參與”產業扶貧模式,建設了26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6.95兆瓦村級光伏電站,1110戶屋頂光伏;完成1.5萬畝以葛為主的中藥材種植,1萬畝水稻制種、籽蓮、甘蔗等特色產業,1.6萬畝馬家柚、水蜜桃等果樹種植,高產油茶新造5000畝;建成農業特色產業千畝基地20個,建立各類采摘基地121個,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27家,家庭農場300家、農業專業合作社360家,農村電商210家,帶動全縣貧困戶戶均增收4200余元。形成了“鄉鄉有產業、村村有基地”的農業產業格局,形成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樂、四季有效益”的生動局面。
貧困戶徐雙仔就是姚家鄉千畝標準化果園基地務工者中的一員,每天他準時騎著電動車來到基地,除草、施肥,和他一起在基地里長期務工的貧困戶有近40名。“一年的收入有2、3萬元呢!”看著2018年栽種下的樹苗,終于迎來了初掛果,徐雙仔的心里喜滋滋。

同時,橫峰還打造了一批產村融合村、創新創造村、整潔靚麗村、管理民主村等特色新村,先后建成好客王家、荷塘月色、火車小鎮、重石李家、百花洲、忠義楊家、幸福九都等148個景點亮點村。連年舉辦紅薯節、葡萄節、荷花節、美食節、扶貧年貨節等形式多樣的節慶活動,壯大“秀美經濟”。
依托秀美鄉村建設,葛源鎮崇山頭村的貧困戶陳清華辦農家樂、開民宿,掘得了“第一桶金”。“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們自己住得舒心,來游玩的人也多了,村民們還可以在家門口賣出農產品,日子越過越紅火!”陳清華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一聲號角:68個駐村工作隊分赴戰場

“我宣誓:脫貧攻堅是政治責任,是歷史使命,是向全縣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同步邁小康!”這是橫峰縣委主要領導當年在全縣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帶領廣大干部立下的錚錚誓言。

堅定落實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制度,嚴格執行“縣抓落實、鄉鎮抓推進和實施”的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常態研究部署和調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縣級黨政主要領導每月至少5個工作日專題研究脫貧攻堅,縣委、縣政府每月安排部署至少一次脫貧攻堅工作;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逐一走訪調研全縣32個貧困村,督促工作責任落實;每個鄉鎮明確一名牽頭縣領導,縣四套班子成員各掛2個村,對掛點村脫貧攻堅工作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調度,全面形成縣鄉村“三級書記抓扶貧”的工作格局;以實施“黨建+精準扶貧”為引領,堅持“黨建整體推進”思路,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實施了支部“1+1”、黨員“1+N”黨建模式,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同時下派63名第一書記、13名第一副書記和68個駐村工作隊、278名駐村工作隊員沉在脫貧一線;村組干部實行“1+N”分片管理,形成網格化幫扶體系,并動員社會各界、各階層力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
2020年10月,葛源鎮清湖村第一書記王玉峰榮獲江西“最美扶貧干部”稱號。他說:“群眾的事,沒有小事。我就是群眾的勤雜兵。”帶領著清湖村從一個“空殼村”,變成一個產業多樣化、集體收入穩定的“實心村”。
精準施策: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對于貧困群眾而言,“不愁吃、不愁穿”需要以穩定的收入為基礎。就業是實現快速脫貧、穩定脫貧的重要舉措。

橫峰通過開展技能培訓、“扶貧專班”培訓、勞務品牌培訓等方式,培訓貧困人口3510人次,舉辦各類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開展“送崗下鄉”活動,通過域外勞務基地聯絡、組織就近參與園區及項目建設、開發護林保潔等公益性崗位,轉移農村勞動力2.3萬余人。
面對今年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橫峰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果斷決策,建立了應對疫情分析調度機制,全力解決貧困群眾返崗就業難、農產品直銷難、臨時性生活困難等問題,做到疫情期間幫扶不中斷、就業不中斷、收入不中斷。通過開展“點對點”送工返崗,組織返崗免費“愛心直通車”95車次2616人次;對外出務工貧困人口給予疫情期間交通補助170.75萬元;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務工的扶貧車間給予每人500元的用工補貼。目前,全縣貧困勞動力就業總人數達10956人,2020年度全縣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達到13100余元。

扶貧不只是致富,而是要讓更多人共享高質量發展紅利,改變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為此,橫峰完備飲水、教育、就醫、安居等條件,為貧困群眾建設了嶄新的家園。
實施安全飲水工程。自2016年以來,利用扶貧整合資金投資1億余元,實施了196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其中2020年投資1035.84萬元,實施扶貧農村飲水工程18處。全縣累計檢測水樣點1882個,切實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問題整改。
堅持扶貧先扶智。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目前,全縣累計受資助資金2588.0558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0176人。其中:學前教育資助學生5684人,資助金額504.1萬元;義務教育發放寄宿生生活補助21953人,資助金額969.325萬元;高中國家助學金6261人,發放金額633.475萬元;免學費2624人,免除金額101.42萬元;中職免學費2422人,金額102.935萬元;中職國家助學金390人,發放金額39萬元。
實施健康扶貧。織牢“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商業補充保險、民政救助、康健工程”五道保障防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100%。全面落實“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政策,自健康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縣住院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4.6688萬人次,報銷醫療費用2.2647億元,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患者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穩定在90%。
實施安居扶貧。穩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4224.55萬元,全面完成2771戶危改任務。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在實現“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168戶441人全部入住的基礎上,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100%落實后扶幫扶,有力確保移民在搬遷后“穩得住、能致富”。

80多年前,革命先烈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描述: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哭臉……這“八個代替”的預言是二十世紀共產黨人心中的“中國夢”。22萬橫峰人民“一路砥礪前行、多年厚積薄發”,逐夢奔跑,實現了“六個全域”:全域打造秀美鄉村;全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鄉鎮);全域建設“四好農村公路”;全域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全域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改善生態環境。

5年來,貧困發生率從12.48%降至0%,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997元升至13100元,一降一增背后兌現的是“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的莊嚴承諾,完成的是一份來自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脫貧攻堅,富民強縣,行走橫峰,所見的每一處山川無不升騰出新鮮的氣息,每一座村落無不刷新著幸福的容貌,每一張笑臉無不展現著美好的明天。(見習記者 鄧心悅)
政府微信
政府微博
網站無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