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效防御地質災害,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本鄉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地質災害防范重點
全鄉范圍內有農民建房且容易產生山體滑坡的地區均為重點監測范圍。
二、防范措施及要求
(一)做好防災準備工作
1、廣泛排查、掌握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性工程,事關社會穩定和千家萬戶安全的大事。各地要自覺提高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發揚敢于同自然災害作斗爭的大無畏精神,保持高度的責任感,踴躍參與到防災減災工作中來。鄉直有關部門、各行政村都要按照職責要求,廣泛開展地質災害的調查摸底工作,特別是傍山、傍坡建房,且土質疏松、植被差的山體要進行重點排查摸底,及時準確地掌握坡體隱患點,加強監控。
2、加強宣傳、全民動員。各地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為汛期重要工作來抓,落實“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要通過區域,群眾的預防常識的宣傳,讓全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防災減災中來。要做好監測預報工作,把監測預報放在整個防災工作的前哨,落實專人巡邏、監測、預報,切實把好第一道防線。根據轄區地質災害情況,制定搶險方案(包括預警信號、報警方式、災民登記、疏散路線、轉移地點等),并做到家喻戶曉。
(二)加強重大地質災害點監測預報工作
地質災害的發生,除了人類工程建設和經濟活動誘發的因素外,往往是大量降雨及地表水入滲所致。在汛期內,各村要按照群防群策,任務到人,對轄區有可能出現地質災害的地段加強監測預報工作。
(三)防災的應急措施
1、發生塌陷、滑坡地質災害的應急措施:一是視險情將人員、物資及時撤離危險區,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二是及時制止致災動力的破壞作用,在發生崩塌和滑坡地質災害時,要組織有關監測人員研究分析成災原因,因采礦誘發的應立即停止開挖工程,因渠道漏水誘發的應立即停止放水;三是所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段,相關村和有關單位要制定防災撤離預案,一旦發生危險,立即按撤離路線有序地疏散人員、搬遷物資,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2、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的應急措施:泥石流災害具有突發性特點,在突降大暴雨時,要加強監測工作。一是發現險情必須首先將危險區群眾撤離到安全地帶,以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二是組織搶險突擊隊緊急加固或搶修各類臨時防護工程,排除或減輕災情;三是及時向上級政府和主管部門報告,并迅速調集搶險突擊隊對災區人民進行緊急救護。
三、健全機制,加強領導
地質災害會給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嚴重的影響,對此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鄉人民政府專門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全鄉地質災害防治有關協調工作,直接指揮全鄉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成員如下:
組 長:吳志文
副組長:陳茂實、曾令劍、楊強、王建華、黃嘉琪、黎晨、劉厚愈
成 員:毛建華、徐弼山、張黎明、聶鎬杰、蘭慶華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鄉規劃辦,陳茂實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處理日常事務,領導小組下設3個工作組:
1、地質災害事故調查組,主要成員:
組 長:劉厚愈
成 員:張黎明、聶鎬杰、毛建華、張煥秋、各村書記及主任
2、地質災害搶險救災組,主要成員如下:
組 長:曾令劍
成 員:黃龍、楊希圣、劉璟煊、張黎明、張雅、黃金龍、各村書記及主任
3、地質災害善后處理組,主要成員如下:
組 長:王建華
成 員:黃知環、韓楊清、楊思雨、嚴清海、各村書記及主任
四、鄉直各部門分工責任
1、鄉自然資源所:主管鄉域內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編制、報批和實施全鄉災害防治規劃;汛期監測、檢查、預報,采取措施治理,對較大地質災害進行調查處理,并擬定方案報鄉政府批準實施;對鄉內出現的地質災害險情上傳下達等日常工作。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有關技術人員要及時趕赴現場調查地質災害的成因,劃定受災范圍,分析發展趨勢。
2、鄉武裝部:負責組織民兵及時參與搶險救災工作,負責疏散人員,搶運受災物資和運送物品。
3、鄉規劃辦:主要負責建設工程項目所引發的滑坡排除,檢查督促基層單位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及時上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4、鄉民政所:負責救災物資的組織、儲備和調用,保障受災群眾所需的糧食和生活必需品,檢查督促社會單位對災民的救災和安置落實,并做好災區的調查、統計、上報工作。
5、鄉水務站:負責汛期的氣象預測和發布,及時、準確地做好汛期造成的山體、危險巖石等滑坡的預測、預報工作。
6、鄉黨政辦:負責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的有關知識,緊急搶險期間通過電視、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發動群眾,動員群眾及時準確地通報災情,宣傳搶險的好人好事及后勤保障工作。
7、鄉派出所:負責受災地區的社會治安、保衛工作,保障搶險救災順利進行。
8、鄉衛生院:負責組織醫護人員、救護車及時救護災區傷病員,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9、各村委會:主要組織、動員地質災害險區群眾作好防災、救災準備工作,幫助災民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組織力量搶險救災,與有關部門一道妥善救濟災民;儲備必要的救災、搶險物資;及時上報災區情況;要組織人員24小時值班、監測。
五、工作要求
(一)監測要求
各村及有關單位要派選專人對各切坡建房戶在雨后三日內進行監測,每天觀察1次,若隱患點變形或劇增,則應加密觀測,1日觀測3次,其余天氣要求5天觀測1次。并做好觀測記錄,記錄要真實地反映變形情況,同時附上監測人員名單、觀測時間、天氣等。
(二)警戒要求
如有塌陷,塌陷區及外延30—50米均屬警戒范圍。要求確定報警信號,采用多種方式同時報警。確定報警人和應急程序發布人,一旦出現險情,應急程序立即發布。
(三)避險要求
警報信號發出后,由專人指揮,組織居民按照確定的路線,安全、迅速撤離疏散。
(四)險情及災情上報要求
險情或災情出現后應及時上報鄉政府或鄉自然資源所,重大險情由鄉政府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