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街道2022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及下半年工作計劃
2022年上半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興安街道緊緊圍繞“比學趕超”任務目標,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奮楫篤行、真抓實干,推動各項工作扎實開展,先將半年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持續推進
一是抓好招商引資,推動經濟發展。大力宣傳招商政策,引導我街道籍在外創業人士回鄉創業。興安招商小分隊積極響應“工業掛帥”要求,在外駐點招商,在拜訪多家企業后,有5家企業有意愿來橫投資。2022年上半年街道完成財稅收入1300萬元。二是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助企紓困。在便民服務大廳推行“一次都不跑”“最多跑一次”“延時錯時預約服務”等,大大節省了辦事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疫情期間為確保企業不停工,物流正常運行,街道招商干部專人對接企業來橫車輛裝貨、卸貨,同時做好車輛消殺和車內人員監督等工作。在春節期間開展了“三請三回”活動,加強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在節假日通過微信、短信、打電話等方式問候,讓企業感受到溫暖。大年初四舉辦“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140余個,招聘需求達1500余人,為園區企業招聘130余人,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三是優化重點項目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2022年上半年,街道服務經開區、民生等重點項目共計23個,堅持以項目為王,以“再創第一等工作”的要求,搶抓工期,攻堅克難,全力推進遷墳征地工作,保障項目用地需求,現已全面完成14個項目的征地、清場等服務工作,征地900余畝。
(二)黨建引領全面加強,黨建賦能顯擔當
一是嚴抓意識形態,增強政治定力。把學習研討和部署意識形態工作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關鍵環節。上半年意識形態專題研判1次、專題學習討論3次,加強學習強國通報力度,實行“每日提醒、每周通報、每月排名”工作制,學習強國人均積分4425分。二是鞏固學習成果,常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通過黨工委會議、中心組學習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書記講黨課、小板凳宣講等方式,持續深化“黨課開講啦”活動,抓好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市第五次黨代會、縣第二十次黨代會精神的學習貫徹,做到真學深學、真悟深悟。三是上下聯動,建立完善服務平臺。深化“黨建+幸福小區”創建,擦亮“興安網紅”黨建品牌,上半年申報創建五星級示范點3個、四星級示范點5個。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為單元、切實辦好群眾身邊“微小事”,上半年已受理各類居民事務165件,目前已代辦完成136件,辦結率達82.4%,滿意率達100%。深入推進示范小區創建和無物業小區改造等工作,全面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截至目前,街道共建有小區56個(不包含正在建設還未交付的小區),其中已入駐物業或成立業委會的小區有38個。四是充分發揮“黨建+好商量”平臺。找準“接地氣”“入人心”的議題,積極深入社區調研問診、收集議題,與群眾面對面、肩靠肩,坐下來、談起來,用群眾聽得懂、樂于聽的方式對話協商,確保好商量平臺為民辦實事的宗旨。五是積極拓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精心組織“最美系列”“清潔家庭”“移風易俗”學習宣傳活動。緊緊圍繞發掘生活中的“最美媳婦”“最美公婆”“最美家庭”等,推選“身邊好人”“橫峰好人”;開展以“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為主題,杜絕高價彩禮、紅白喜事不大操大辦,推行綠色殯葬、打擊賭博之風,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三)疫情防控精準防治,持續鞏固防控成果
一是強化網格管理。實施縣、鄉、村干部多級網格管控管理,將全街道個合理劃分為52個網格,合理布控防控卡點,100余名志愿者配合村(社區)疫情防控人員,形成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局面。協調八大戰區包干單位共同開展“敲門行動”,全面摸排外地來橫返橫人員信息;在轄區內設置23個核酸采樣點,開展3次區域核酸采樣,共計采樣123229人(不含學生)。二是強化信息摸排。對城區常住人口信息進行全面摸排,目前街道摸排登記轄區內常住人口共計19000余戶68000余人;街道38名“話務員”通過電話開展流調核查2萬余條。通過村(社區)廣播、標語、公告等形式廣泛宣傳疫情防控政策。三是強化措施管控。嚴格落實疫情期間“四不”“兩個主動”要求,對重點人員實施居家隔離、集中隔離等措施,落實包保責任。今年以來,街道共摸排登記中高風險地區返橫人員1000余人次,均已落實管控措施。
(四)平安建設持續推進,持續提升群眾安全感
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發放平安建設宣傳資料達200余份,處理上級網上交辦案件件,調解各類矛盾糾紛案件起,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有所提升。二是開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專項活動。在街道微訊平臺發布10余條打擊電信網絡反詐知識信息,各村(社區)通過“黨建+網格+警格”模式開展平安夜巡宣傳反詐知識,推動國家反詐中心app安裝,反詐app安裝情況已基本完成目標。三是探索信訪代辦制。在街道和9個村(居)設立信訪代辦點,形成“1+9”信訪代辦架構,吸納30余名網格黨支部成員、志愿服務隊隊員、“五老”人員等組建代辦員隊伍,信訪事項代辦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按期回復率均達到100%。四是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緊扣“五大時段”,進一步加強社會面安全生產防控工作,嚴防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對經營性自建房重大火災風險綜合治理工作做了專題部署,深入開展應急知識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家庭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憂患意識、社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正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良好局面。
(五)人居環境常抓不懈,共建生態宜居家園
一是確保有人管事。由黨政主官總督導,班子成員責任包干到13個村組,深入一線抓落實 ,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同時全面成立人居環境整治理事會。二是確保有錢辦事。預計全年投入90余萬元用于環境整治提升,同時積極發動村民自籌資金。三是確保有制度成事。開展人居環境評比3次、“清潔家庭”評選16次,制定完善好村民規約,發揮約束管理作用;實施五拆五清及改廁工作,常態化落實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六)鞏固拓展有效銜接,穩步推進農村發展
一是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街道成功引進澳洲小龍蝦養殖基地億元項目并落戶城郊村,帶動當地農戶30余人參與特色養殖,增加農戶務工就業機會。上半年完成早稻播種面積為436畝,水稻制種100畝,油茶129畝,蔬菜面積為111畝,油菜籽種植面積969.9 畝。二是穩定農戶就業增收。強化就業幫扶,入戶進行招聘宣傳、送崗上門,促進農戶穩崗就業;充分利用公益性崗位就業保障作用,堅持落實考勤考核制度,幫助脫貧戶、監測對象中就業困難或弱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三是扎實開展消費幫扶。探索市場機制,積極發揮“田園黨建興安驛站”農產品消費平臺作用,拓寬農戶銷售渠道、開展益農消費幫扶,促進脫貧人口及農戶持續增收,助農銷售50余萬元。
(七)開展主動有效監督,推進“兩個責任”落實
一是強化警示教育。積極開展黨員干部警示教育,教育引導干部自覺抑制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侵蝕,以清廉為榮的作風,濃厚風清氣正氛圍。二是加強政治監督。圍繞落實鄉村振興、疫情防控、數字經濟、營商環境、生態保護等中央省市縣重大決策部署,開展監督檢查10余次,發現問題3個,給予談話提醒1人次,批評教育1人次。三是強化執紀監督。狠抓工作作風,對干部上下班紀律、值班值守進行監督檢查,對發現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不在崗的3名干部進行談話提醒。緊盯疫情防控工作作風,發現城西社區疫情防控作風不實的問題,給予談話提醒1人。2022年上半年,街道已立案3件, 結案1件,黨紀處分1人,談話提醒5人,批評教育1人,對基層黨組織通報批評1次。
(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生福祉不斷增強
一是圓滿完成春季征兵工作任務。春季征兵街道共有7名同志被批準入伍,其中大學畢業生5名,非大學畢業生2名,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征兵工作任務。二是用心用情織密留守兒童“保障網”。對全街道9個村(社區)留守兒童情況進行了細致的摸排,為全街道50余名留守兒童建立了檔案,實現“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在9個村(居)設立“兒童之家”,組織30余名“五老”人員、“興安網紅”志愿者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隊。開展“守護童心 讓愛留守”系列活動,安排了16位“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結對,開展一對一幫扶;定期開展“親情連線”“關愛家訪”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共計30余次;在“六一”、春節等節點,組織開展走訪慰問,通過噓寒問暖,守護他們心理健康。三是抓實城鎮脫貧解困工作。街道是城鎮脫貧解困工作的主戰場,有483戶,703人,占全縣70%以上,全部按要求完成了一戶一結對幫扶、抓好政策的落實,并按一戶一檔做好資料。四是有效開展各類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保障工作。完善分層分類救助工作,共有高齡補貼對象868人,其中新增91人;發放臨時救助資金34人。五是扎實推進殯葬改革工作。強化殯葬日常管理,跟蹤死亡人口火化與及時葬入公墓,宣傳倡導文明殯葬,上半年死亡87人,收檄棺木8具,死亡人員全部進行了火葬,未出現亂葬亂埋、大操大辦現象。六是全面開啟“八五”普法工作。上半年,街道司法所聯合各村(社區)開展法制進社區、進學校宣傳活動,通過懸掛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手冊、陳列宣傳展板等形式開展“八五”普法宣傳活動,群眾受益人數達3000余人。
二、存在不足
全街道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眾多困難與挑戰。一是缺乏招商引資優勢性、缺乏優質大型企業。在駐點招商上信息來源不廣,缺少好的渠道獲取企業信息。二是創新意識不強。經濟發展制約條件較多,思想開放不足,經濟發展模式較為單一,攻堅克難、執行落實的氣魄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產業支撐還不夠有力。桃樹基地等集體經濟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缺少專業技術人才,經濟效益不明顯。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半年,興安街道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的決策部署,奮發圖強發揚“三牛”精神,為建設橫峰努力貢獻興安力量!
一是強化招商引資,力促經濟發展。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硬任務、硬要求、硬責任,作為經濟工作發展的第一菜單。加大對現有企業的培植力度,深入宣傳相關扶持政策,收集企業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需求,以供縣委、縣政府研討決策,夯實全街道工業基礎。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收集信息資源,主動聯系成功人士宣傳本地營商環境及相關政策,積極引導人才回鄉創業。
二是夯實發展基礎,打造幸福家園。強化環境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大秸稈禁燒力度。持續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廁工作,美化農村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穩步實施民生工程。舉辦美食節,提升人民公園、窯文化公園等地“三家豆腐店”品牌價值,通過租賃實現資產增值。
三是突出民生保障,推進人文建設。完善社會治理。深入推進依法防治,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和信訪積案化解力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應急管理、防汛抗旱、防災減災等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持創新形式,激活基層協商民主活力。創新選題方式,無縫對接群眾需求,為協商民主注入源頭活水;豐富協商形式,激發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完善問效機制,說了就要做到,確保把協商的成果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