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興安街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幫扶單位關心支持和幫扶干部共同努力下,按照上級工作要求,認真組織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持續發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狠抓責任落實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街道、村二級書記全面扛起鄉村振興政治責任。
1、穩定幫扶隊伍。興安街道屬中部戰區,第16片區,由縣委縣政府安排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邱俊掛點,政法委、氣象局、政務服務中心、四個單位定點幫扶廻垅、城郊兩村,并選派2名第一書記、3名駐村工作隊員和35余名幫扶干部,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認真組織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成立組織架構。街道成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辦事處主任任副組長,班子成員、各村黨(總)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為成員的組織架構。并成立了由副書記為站長的鄉村振興工作站,各村成立鄉村振興工作室,設置鄉村振興專職信息員,具體工作由鄉村振興工作站、室與對口行業科室共同承擔。
3、建立會商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定方案、抓落實、促成效。街道每月至少召開1次會議,研究討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工作,制定措施、解決問題、落實整改。
4、全面整改銷號。街道對中辦督查調研、國務院大督查、2021年第二期省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暗訪督導情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風專項整治、2021年第三期省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暗訪等反饋的問題開展整改,并建立整改臺賬,進行整改銷號,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狠抓政策落實
街道認真落實“四個不摘”的重要指示精神,對脫貧人口繼續實行脫貧攻堅期各項政策措施,抓實幫扶政策落實落地,確保各項幫扶政策有續延續并落實到戶。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力度不減,未出現因貧失學輟學情況;基本醫療脫貧人口參保率為100%,脫貧人口繼續享受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報銷等特惠政策,住院治療費用報銷比例90%以上,慢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持續落實;強化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對摸排出的等級不達標的農戶住房逐步開展改造,對城鎮范圍內不達標住房戶對接公租房,有力解決住房安全保障問題;飲水安全強化排查,提升保障水平,建立了長效管護機制;兜底保障政策穩定銜接,對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繼續落實低保政策。
三、狠抓工作落實
1、緊扣“三線并行”,持續開展防貧監測。2021年,街道開展了三次全面大排查,并在前期大排查的基礎上,繼續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務工情況、家庭收支等監測要素,結合疫情防控等工作持續開展干部入戶摸排,關注新增低保、殘疾、大病、重大意外等導致收入銳減、支出驟增的農戶以及農戶自主申報進行入戶核實,嚴格按照程序步驟逐一會商討論分析、審核。2021年,新增三類人員1戶,并對接幫扶措施和幫扶干部,堅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2、抓實就業幫扶及后續幫扶措施。認真落實公益性崗位人員監督考核制度,杜絕人崗不適、一人多崗或未上崗情況發生;認真落實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居住環境、災情、信訪問題的長效監測,進行日常管護,改善搬遷戶居住條件;認真落實幫扶車間監督,及時了解脫貧戶務工情況,確保錄入信息準確、及時。
3、嚴格信息采錄,高質規范軟件資料。街道嚴抓信息質量,通過加強業務培訓和業務指導,認真組織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開展防返貧監測動態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嚴格審核把關,確保各項資料真實準確、錄入及時;街道、村兩級進一步規范軟件資料,對站室配置進行規范化提升,完善上墻資料,規范脫貧戶上第一書記公示牌、幫扶聯心卡制做和粘貼,并統一戶檔案規范放置。各項臺賬、資料能夠很好地掌握脫貧戶發展狀況和體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工作成效并分類保存;專門召開了精準扶貧檔案整理部署會和培訓會,根據檔案工作要求精心組織、抓好落實,9月份精準扶貧檔案整理工作高質量通過縣檔案局檢查驗收。
4、探索市場機制,建設消費幫扶平臺。街道精準對接市場需求,選派有文化有經驗的村干部到“田園黨建興安驛站”積極打造農產品消費平臺,幫助本地農戶銷售農產品,開展益農消費幫扶。通過搭建農產品展示、展銷交易平臺,實現互聯互通、配送服務。吸納更多“山貨”的同時嚴把質量關,鼓勵干部職工到“驛站”選購農產品,全方位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5、明確干部職責,狠抓幫扶隊伍建設。細化分工,進一步明確鄉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的工作職責;認真組織鄉村干部、各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網格長、幫扶干部開展業務知識培訓,提高相關人員業務素質,提升了防返貧監測和幫扶能力;加強駐村隊伍的管理,嚴格落實駐村和簽到、請銷假制度,進一步嚴明駐村工作紀律。
四、持續鞏固成效
進一步強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發展扶貧產業,進一步抓好項目建設、鄉村治理、鄉風文明,積極抓好干部隊伍建設。
1、繼續對接龍頭企業。街道入股桃源實業、綠峰生態科技公司,通過資產受益確保109戶脫貧戶收益穩步增長。
2、持續壯大集體經濟。一是鞏固集體產業。在城郊村霞曹、龍門畈鄉童家村建設村級光伏電站,運行良好,收入穩定;舉辦美食節,提升人民公園、窯文化公園兩家“三家豆腐店”品牌價值,通過租賃實現了資產增值。二是拓展優勢產業??h委常委攜資100萬購買農產品運營中心26畝苗木基地向企業出租,本年租金收入10萬元;投資姚家千畝馬家柚基地及港龍灣果業基地,壯大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收入用于公益性崗位、幫扶脫貧戶、監測戶和小型公益性支出,進一步改善村莊環境、穩定提升脫貧戶家庭收入。
3、抓好項目建設。街道、駐村單位及各村調研會商,結合實際細致調研,制定街道2022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項目庫。計劃實施早稻種植400余畝,雜交稻制種200畝,維修山塘等水利設施7口,道路硬化2條,村莊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提升6個。
4、開展生態環境治理。街道加大資金投入,建立保潔隊伍,健全常態化保潔機制,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清理衛生死角,提升村莊環境。
5、抓好鄉風文明。2021年,街道將鄉村治理、鄉風文明與基層黨建相結合,開展了“主題黨日暨文明新風進萬家活動”,干部入戶開展講政策、講幫扶、講成效、集中評議等“三講一評”和婚嫁、殯改移風易俗宣傳活動,舉辦了農民運動會、清潔家園評比、感黨恩教育、關愛弱勢群體和留守兒童、最美評選系列等活動,激發內生動力,進一步破除陳規陋習,促進鄉風文明。
6、吸引人才,強化鄉村治理。街道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強化村居年輕后備干部的培養教育,選任了一批有文化、有能力、有干勁、年紀輕的黨建宣傳員和社區干部充實基層干部隊伍,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各村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以村規民約為抓手,建立村民自治組織,運用“黨建+好商量”村民議事形式,形成群眾參與、齊抓共管的治理格局,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同時,街道建立鄉賢人才庫,召開“鄉友會”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和人才返鄉參與家鄉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