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給大家解析一下政策核心要點:
一、總體目標
通過三年行動(2024-2027),建立全民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改善超重肥胖問題,降低慢性病風險。具體包括:
1.體重管理知識普及覆蓋家庭、社區、學校等場景;
2.2027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41%(廣東為例);
3.二級以上醫院體重管理門診覆蓋率達80%以上。
二、核心策略
從“疾病治療”轉向“預防為主”,倡導“吃動平衡”“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一、全民科普與健康倡導
1、權威指南發布:編制《體重管理指導原則》《成人肥胖食養指南》,明確科學減重標準與方案;
2、科普形式創新:利用全民健身日、健康中國行動宣傳月等節點推廣知識,開發AI體重管理工具和可穿戴設備;
3、家庭責任強化:倡導家庭“三知一管”(知標準、知變化、知方法,科學管理體重),配置體重秤、腰圍尺等工具。
二、社會支持性環境建設
1.健康場景覆蓋:推廣社區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學校增設體育課時至每天2小時,企業推行工間操制度;
2.醫療資源下沉:醫療機構設立體重門診,提供個性化診療服務,基層衛生機構將體重管理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3.全生命周期精準管理
孕產婦:孕期增重標準化管理,預防肥胖代際傳遞;
兒童青少年:落實“一減兩增,一調兩測”(減食量、增運動與信心,調飲食、測體重與腰圍),嚴控校園高糖高脂食品;
職業人群:企業建立健康檔案,組織健身活動,推廣“職業健康達人”評選;
老年人:家庭醫生定期監測體重指標,預防肌肉減少與肥胖。
一、多部門協同治理
1.16部門聯合推進,例如:
教育部門:加強學校體育課程與健康教育;
市場監管總局:推動食品加工低鹽低糖化,規范減肥產品市場;
體育總局:開展“萬步有約”等全民健身活動。
二、科技與產業支撐
1.技術研發:推動AI制定個性化運動處方,開發體重管理類APP和穿戴設備;
2.中醫藥應用:推廣中醫體質辨識與食療方案,制定兒童肥胖治未病指南。
三、監測與評估體系
1.建立全國體重數據監測網絡,定期評估政策效果;
2.將體重管理納入健康城市、健康企業等創建指標。
一、戰略價值
1.慢性病防控:超重肥胖是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誘因,政策可降低醫療負擔;
2.人口質量提升:健康體重是“健康中國2030”和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實施難點
1.長期行為改變:需克服公眾“收藏式減肥”惰性,建立可持續健康習慣;
2.區域差異:需針對不同地區飲食文化、經濟水平制定差異化方案(如廣東推廣營養指導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