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調整背景
(一)工作背景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會議,對嚴格土地管理特別是土地規劃管控、堅守耕地紅線、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3年12月,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關于第二次土地調查主要情況的匯報》提出,要依據二次調查成果數據,適時調整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建設用地規模等,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可操作性。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大決策部署,2014年11月國土資源部下發《關于印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128號),文件明確了工作思路、工作任務及工作方法,正式啟動調整完善工作。2016年6月23日,國土資源部召開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視頻會,并正式下發《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
2016年7月15日,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對國家下達的規劃指標進行分解,對上饒市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建設用地總規模等三項主要規劃指標進行了調整,并下發《關于調整<上饒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主要規劃指標的通知》(贛國土資字〔2016〕60號)。
上饒市高度重視,高位推動,上饒市政府成立了領導小組,以市長為組長,常務副市長為常務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國土資源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建委、市重點辦、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環保局、市民政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及各縣(市、區)政府的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上饒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的領導和協調,確保各項工作規范、健康、有序開展。
(二)中期評估結論
1、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執行情況好
嚴格落實了上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下達給上饒市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實行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各級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得到進一步強化落實。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實有耕地面積為459087.23公頃,超出調整前規劃確定的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384406.67公頃)74680.56公頃;基本農田面積328126.67公頃,保持不變。
2、耕地占補平衡得到落實
《規劃》確定,2006-2020年耕地補充任務為不少于17546.67公頃,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17813.33公頃以內,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8400公頃以內;至2014年,耕地補充任務完成12336.36公頃,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15541.09公頃,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6058.37公頃,因此,上饒市在2006-2014年期間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
3、建設用地發展空間不足
《規劃》確定到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為170083.25公頃,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123346.27公頃。根據2014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建設用地總規模為174515.89公頃,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128095.89公頃,至此,建設用地總規模和城鄉用地規模已突破了《規劃》目標,分別超出了4432.64公頃和4749.62公頃。
4、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1)上饒市堅持“節流”與“開源”并舉,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和保障發展更有力雙重目標。2006至2014年,上饒市土地利用率由84.73%提高至90.96%;地均GDP由170.03萬元/平方公里提高到681.78萬元/平方公里。
(2)土地盤活力度不斷加大。通過盤活存量土地,不斷破解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有限的發展“瓶頸”,按照科學統籌、多措并舉的原則,加快閑置土地處置進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5、重大工程用地得到保障
2006-2014年,上饒市已開工建設《規劃》確定的重點項目,主要包括九德一級公路銀泗段建設、G320國道升級改造工程、上饒至萬年高速公路、德上高速、九景衢鐵路、上饒機場、江西銅業德興銅礦(鐵羅山)尾礦庫項目、鐵路融資項目、1-5萬畝圩堤險加固工程(鄱陽湖區)、信江雙港樞紐工程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推動了上饒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