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以來復雜的經濟形勢、艱巨繁重的復工復產任務以及脫貧攻堅帶來的各項挑戰,縣人社局在市局的關心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全力服務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精準發力,全縣人社各項事業有序推進,目標任務進展穩定,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一、上半年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圍繞穩增長,就業創業質量明顯提升。一是落實就業政策。落實貧困勞動力監測工作、就業創業社保補貼、公益性崗位等多項政策,加大就業創業資金幫扶力度,促進充分就業。上半年,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4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00%,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積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發放穩崗補貼現已為13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16.93萬元。二是全力扶持創業。依托“三級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及微信、網站、電視電臺等新聞媒體,積極宣傳創業扶持政策,營造濃厚創業氛圍。上半年,全縣舉辦創業培訓班8期,培訓創業人員180人。支持成功自主創業945人發放貼息貸款8668萬元,創業帶動就業3306人。三是加強技能培訓。開展企業培訓需求調研,掌握企業培訓需求和市場動向,提高培訓針對性。上半年,全縣完成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120人,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318人。四是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舉辦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活動共20場,參會企業153家,提供就業崗位1萬余個,達成就業意向2000余人。
(二)圍繞惠民生,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一是加大扶貧力度。對全縣建檔立卡未標注脫貧的低收入人口、低保對象等城鄉困難群眾,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范圍并免除全部參保費用。截至目前,已為14535名符合代繳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繳納了參保費用1453500元。二是落實社保降費緩征。截止2020年6月,我縣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人數達36758人;養老金征繳2835萬元;離退休人數達10763人,已發放養老金1.41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征繳1277.42萬元,發放1887.8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9600人,工傷基金征繳55.3萬元,工傷待遇支出188.35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共有4012人參加,退休人員1902人,已發放養老金5160萬元;截止2020年6月,我縣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社保費減免676萬元,降費672萬元,工傷保險保費減免42萬元,降費32萬元;為企業發放社保補貼39萬元。通過統籌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及時發放政策性補貼有效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三是強化社保稽核。取消社保待遇集中資格認證和年審工作后,為防止冒領、多領,造成基金流失,主動做好與民政、公安部門的信息比對和社保待遇重復領取人員的核查工作,城鄉居保局還提供下鄉上戶認證服務,讓群眾少跑。截止6月,我縣共計有30220名待遇領取人員順利完成年檢;在內部開展基金監督及內審工作,對各項保險基金情況實行督查、監察,發現問題、提出整改和完善,切實扎進制度的籠子,保障基金的安全規范有效運行。
(三)圍繞促發展,人才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完成2019年度事業單位面試,為我縣招聘56名事業干部。二是推薦申報省“政府津貼”2人,其中國務院津貼1人,省政府津貼1人。三是實現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和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有機結合,總體控制,有效提高我縣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熱情,為人才強縣大計做出應有的貢獻。四是關愛抗疫醫護人員,為參加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楊政、曹志忠、鄭海珍三名醫生,放寬評審條件予以聘任,極大的鼓舞了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四是開展全縣事業干部檔案專項審核與整理工作,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干部負責、對未來負責”的原則,根據《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以高標準、高要求,整理規范檔案材料。截至目前,重新整理裝訂共702份檔案,保障干部職工權益的同時也為專項審核打下堅實基礎。
(四)圍繞防風險,著力構建雙贏勞動關系。一是加強勞動監察執法力度。上半年,縣人社局共受理投訴舉報案件44起,接受勞動者業務咨詢180余次,涉及勞動者540余人,發放工資260余萬元。二是穩妥處置突發性群體性欠薪案件。嚴格執行勞動監察值班備勤制度,對于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特別是春節前涉及農民工欠薪的投訴舉報案件,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現場有效穩控、妥善處置;充分發揮欠薪聯席辦牽頭職能,加強與住建、公安、信訪及地方政府等多部門的聯合協作,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提高仲裁辦案質量。加強仲裁辦案人員培訓考核,全面提升辦案能力,讓調解員參與案件的庭審及調解過程,提升基層調解員的業務能力,切實發揮基層調解中心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的積極作用。上半年仲裁裁決率83.3%。四是完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積極構建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工傷保險制度體系。推進建筑企業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深入企業宣傳工傷保險政策,把工傷預防工作做到企業一線。做好工傷康復工作,幫助職工重返工作崗位。上半年受理工傷認定案件36件,支付工傷保險待遇101.2萬元。
(五)圍繞提效能,不斷優化業務經辦。一是新系統正式上線。全縣“人社一體化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新系統功能應用更加完善,加入網上查詢社保繳費等;基金監管內控機制更加健全;數據生成結算、業務批量處理效率大大提高。新系統順利上線,對于推動我縣人社事業發展,提升人社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優化人社服務效能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二是開通網上辦事通道。通過贛服通、江西人社、橫峰人社等網上辦事通道實現參保單位及個人可以足不出戶查詢或辦理相關業務。全縣已有147家參保企業開通“網上辦事”功能,參保群眾也可通過江西人社APP可以進行社保繳費信息查詢、在線申請社保卡制作、社保卡掛失等。
二、面臨困難
工作人員緊缺。人社部門是重要民生部門,服務人群體量大、結構復雜,涉及險種多和保障范圍大,總體來看全局工作人員捉襟見肘,有的工作人員兼職達3—5項,平均每位工作人員服務對象達1500人以上,加之新形勢下對工作人員的辦公水平要求提高,能夠適應工作要求的工作人員緊缺更加凸顯。
工作經費不足。勞動監察工作經費保障不足。“根治欠薪”工作是一項政治工作,而勞動保障監察局又是其中重要的執行機構,但從實際運行來看,實際經費保障不到位導致執法設備不齊備,辦案效率受限,執法力度不夠。
社保擴面空間小。養老擴面受到一定限制,現在擴面主要對象已不再是城鎮職工,主要是農民工,但農民工參保尚面臨諸多困難:一是就業不穩定;二是參保意識不高。
系統銜接滯后。城鄉居保系統和稅務系統的銜接度還不夠,不能夠實時顯示繳費狀態,給具體經辦工作和群眾辦事帶來不便。
培訓質量不高。貧困勞動力,本身存在等、靠、要思想,安于現狀,沒有就業規劃,參加技能提升培訓的熱情不高。另一方面,現有的技能提升培訓周期較短,內容實用性不強,培訓后整體素質仍不高,提升較小。2019年共完成技能培訓210人,但通過培訓實現就業或增加收入人數寥寥無幾。
就業穩定性不高。部分農村貧困勞動力不安心在外工作,不愿意從事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的崗位,好不容易推薦成功就業,半年又回來了,甚至有的一個月不到就跑回去,鞏固就業脫貧的成果較為困難。
跟蹤服務難度大。雖然我們在貧困人員就業服務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貧困勞動力始終是勞動力市場的弱勢群體,很多合理合法的勞動保障權益還是得不到維護,比如有的用工單位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有的超時加班不發工資等,基層人社工作人員人少事多,難以面面俱到。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縣人社局將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工作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抓經辦流程優化,堅持創新驅動抓重點工作推進,創新理念,務實作為,確保全年各項任務圓滿完成,促進我縣人社事業再上臺階。
(一)聚焦政策,推動就業創業更高質量。一是落實新一輪就業政策。加強就業創業政策宣傳,確保新一輪就業創業政策落地見效。全面落實社會保險降費政策,做好穩崗補貼,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穩定就業。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用好用足政策促進扶貧對象就業增收,創業致富。統籌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民工返鄉創業、退役軍人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和農民工服務工作。二是加大創業扶持力度。落實好創業扶持政策,多措并舉扶持大學生、失業人員、農民、復退軍人等群體創業。鼓勵支持更多的城鄉勞動者投身創業,帶動實現更多就業。加快創業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打造線上線下創業服務平臺,提升創業工作質量。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圍繞我縣產業特色,組織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有序推動緊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圍繞緊缺職業(工種)目錄開展緊缺技能培訓。四是優化人力資源服務。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專項活動。利用橫峰招聘網推進線上線下人力資源市場智能化、一體化建設,打造“云服務、微應用、大數據”的就業服務體系,著重做好人才市場服務和勞務對接、勞務輸出工作與人力資源引進,全力服務全縣企業用工需求。
(二)聚焦民生,推動社會保障廣覆蓋。一是大力推進精準擴面。以全民參保核查登記工作為抓手,協調稅務及時調取企業近期納稅申報明細,摸清企業職工參保真實情況,督促企業將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及時納入保障。加強與稅務、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聯動,加大聯合執法力度,以稽核、監察整改等方式促進企業依法參保。利用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通過邀請重點企業勞資負責人召開座談會、舉辦社保政策現場宣講活動等方式,營造全民參保的良好氛圍。二是繼續提高社保待遇。按照國家和省市統一部署,統籌調整機關事業、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通過宣傳發動,進一步擴大和完善社保卡發放養老保險待遇工作。三是優化社會保障服務。繼續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標準化建設,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管理工作。針對取消退休人員集中資格認證的惠民行動,開展上門服務的同時,探索多方協作的比對認證方式,在便民的同時保障基金安全。
(三)聚焦維權,推動勞動關系更加和諧。一是強化約束,構建和諧基石。大力宣傳勞動法律法規,引導廣大職工強化維權意識,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和履約質量。持續深化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健全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示范引領,不斷提升和諧勞動關系。二是柔性調解,妥善處理糾紛。建立健全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協商機制,構建多元化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機制。加強企業勞調組織建設,引導爭議雙方以調為主,筑牢維權“第一道防線”。統籌推進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鎮(街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和巡回仲裁庭規范化建設,提高仲裁員、調解員隊伍業務能力,提升調解仲裁法制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三是剛性執法,提升監察效能。落實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貫徹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推進屬地管理和專項治理,擴大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成效。貫徹落實失信懲戒實施辦法,繼續開展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向社會公布工作,強化勞動用工領域信用管理。全面推行勞動保障監察“雙隨機”抽查制度,強化跨地縣勞動保障監察協助。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建設,提升執法能力和服務水平。
(四)聚焦服務,推動行風作風持續加強。一是加強黨建引領,扎實開展人社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集中整治,特別是持續推進脫貧攻堅領域的作風建設。繼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意識形態工作,營造良好創業干事環境氛圍。二是強化系統行風建設。加大對機關各股室和局屬各單位業務水平的提升;加大對先進做法、先進個人和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繼續開展“服務窗口”評比活動。抓牢明察暗訪、專項監督和投訴舉報三項督導,加大對不作為、不善為、亂作為的查處力度。三是優化升級服務環境,熟練運用“人社一體化”業務經辦,持續推動業務下沉,同步提升軟硬環境和服務層次水平,確保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布局合理、服務高效,打造群眾滿意、社會公認的部門新形象。
橫峰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0年7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