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板鄉因境內青山秀水、盛產板栗而得名。位于橫峰縣西部,東鄰岑陽鎮,南接姚家鄉,西靠弋陽縣,北與葛源鎮毗連,區域面積71平方公里。全鄉轄青板、徐村、薛家、金雞、霞陽、排樓等6個行政村,77個自然村,133個村小組,5518戶,人口20473人。鄉機關駐地青板村,距縣城13.6公里,205省道與514省道穿境而過,交通較為便利。先后獲得國家衛生鄉鎮、省級生態文明鄉鎮、上饒市基層武裝部達標建設先進單位、橫峰縣脫貧攻堅先進鄉鎮,以及2016年—2020年連續五年獲得上饒市信訪工作“三無”鄉鎮等10多項縣級以上榮譽。
青板鄉有著光輝的紅色歷史。青板鄉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共橫峰縣委、縣蘇維埃所在地,是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的周村橫峰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方勝峰會議舊址、金雞山大捷遺址均是紅色歷史的鑒證。1927年12月11日,吳先民領導了青板農民革命暴動;1928年5月中旬,在青板鄉周村召開首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蘇維埃政府,邵式平任主席;6月上中旬,中共橫峰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周村召開,成立中共橫峰縣委,選舉吳先民為第一任書記;同年6月25日,方志敏在方勝峰寺內主持召開了弋、橫兩縣縣委聯席會議(史稱方勝峰會議),確立了“依靠群眾,堅持斗爭,開展游擊活動,鞏固根據地”的正確方針;次日,吳先民、花春山、邱金輝等率領赤衛隊,與邵式平指揮的土地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十四團一營一連配合行動,依托金雞山山石嶙峋的有利地形,設下埋伏,將前來進犯青板橋的弋陽靖衛團200余名敵人一舉擊潰,這一場勝利成功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根據地的圍剿,使根據地轉危為安,史稱“金雞山大捷”;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青板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域之一,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據統計,在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青板籍革命烈士,有名有姓的就多達600多人。
青板鄉有著宜人的綠色生態。全鄉耕地面積19147.78畝,林地面積5127.8畝,森林覆蓋率達63.35%,綠化率63.36%。行在青板,處處可見山,入目皆有綠,晝夜空氣清新,四季風景宜人,為理想的居住之地,是國家衛生鄉鎮、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
青板鄉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青板鄉緊緊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強根基,壯大綠色產業創品牌,提升工業經濟增實力,改善民生水平促發展”工作思路,認真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凝心聚力,銳意進取,推動全鄉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努力為建設現代化幸福美好新橫峰貢獻青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