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指出: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這充分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推進鄉村振興中提高農業科技化和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的高度重視。為此,結合我局實際,僅就農技人才培育,優化農機推廣服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有以下觀點:
一、加快農技人才培育
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是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生力量。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對農業科技人才培育也十分重視,通過高校定向招生、集中培訓和現場實訓等多種措施,共培訓高素質農民4000余人,培育核心農業科技示范戶3000余戶,培養農業科技指導員200余人,輻射帶動農戶達到了1萬余戶。我局在農業科技人才培育工作上成效比較明顯,但根據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和我局的實際需要,還仍有差距,需要繼續努力。具體地說,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第一,壯大農技人員隊伍,提高農技人員素質。大批量的引進和培養農業科技人員和高素質農民,同時,還要提高農技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
第二,健全農技服務體系,提升農技服務水平。主要應著力構建“技術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科技輻射戶”四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分產業、分區域、分層次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和服務機制,充分發揮農技服務體系的指導、示范、帶動、輻射作用。
第三,促進農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科技含量。農業生產效益關鍵在于農業科技水平。當前現實面臨的問題是農業科技普及和轉化應用率普遍偏低,很多農業生產基地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也普遍偏低,這就需要高度重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并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普及、推廣、應用,真正使農業科技人才在提高農業效益上發揮積極作用。
二、目標任務
(一)完善培育制度
完善新型職業農民“三位一體”培育制度,通過教育培訓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水平,通過規范管理引導農民走上職業化發展道路,通過政策支持增強職業農民自我發展能力。
(二)健全培育體系
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實行農業主管部門負責管理,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等為培育機構主體,現代農業園區、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為實訓基地、農民田間學校,其他各類市場主體適度參與的多元培育機制。
(三)突出培育重點
啟動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繼續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激發農村青年創造活力,提高創業興業能力。
三、總體安排
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堅持分類實施、分層級培訓。
(一)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
立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兩新"并行、“兩新”融合、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二)開展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
采取培育一批、吸引一批、儲備一批的方法,在全縣培育一支創業能力強、技能水平高、帶動作用大的青年農場主隊伍,將其納入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隊伍進行動態管理。
(三)開展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培訓
結合當地農業產業扶貧作、人居環境改善知識技能和貧困人員就業需求,按照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要求,采用建班與插班相結合的方式,分產業分類型,以農民素養、智能手機運用、農業技術等為重點內容開展培訓,促進農村貧困人員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