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峰縣交通運輸2023年工作要點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以及省、市交通運輸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縣始終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四好目標,堅持“統籌化推進,網格化管理,精細化養護,便捷化運營”,農村公路品質得到全面提升。截止2022年,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00公里,實現行政村通5米寬的水泥路100%;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率100%;行政村通班車率100%,縣道三級公路率100%,村小組通水泥路率100%,庫內危橋改造率100%。今年的交通運輸工作要點有以下幾點:
一、堅持統籌化推進,構建農村公路“大網絡”
1.注重規劃先行。切實做到“四結合兩同步”,即注重公路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建設相結合,公路建設規劃與村莊整治、山水田園的綜合開發同步規劃,分鄉鎮、分片區施工,統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先后打通了葛源-上饒縣靈山公路、青板-葛溪公路、葛源-新篁-德興公路,不斷完善農村公路毛細血管,形成橫通東西,縱貫南北,串聯各景區、古村落和鄉鎮,對接城區和對外通道的“兩環七射七聯”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構建網絡完善、結構合理、等級匹配、安全便捷、綠色環保、旅游和客運能力提升的內通外聯交通格局。
2.注重質量安全。堅持把提高建設質量、延長使用壽命作為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目標。一是強化責任主體。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交通部門班子包片、專業技術人員包項目、一般干部包路段的責任機制,嚴格執行“七公開”制度。二是堅持全程監管。從開工階段交代質量技術,到施工階段嚴把材料、工藝、程序,再到驗收階段逐項核查、逐項推進,切實把好材料準入關、施工工序關、工程監督關、現場管理關和工程檢測關等“五個關口”,確保工程合格率達到100%。三是落實終生責任制。在建的每座橋、每條路時,設計、勘察、施工、監理、建設五個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質量責任終身追究制。
二、堅持網格化管理,暢通城鄉發展“大動脈”
積極探索農村公路管理模式創新,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執法、群眾參與、綜合治理”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
1.健全長效機制。一方面,明確責任,有“權”管。出臺《關于加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意見》《橫峰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等文件,將農村公路劃分為“三級”網格,縣級路長統籌引領、鄉鎮片區長部署監督、村級網格長落實推進,對全縣9條縣道、18條鄉道、752條村道進行網格化片區管理。另一方面,創新機制,有“人”管。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將所屬道路的保潔權,全部下放給鄉鎮,納入全縣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配齊配強人員,做到縣有路政隊員、鄉有協管員、村有護路員,實現了路政管理全覆蓋。
2.加強綜合治理。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公路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交警、公路、交通聯合執法,嚴厲打擊超限超載行為。路政大隊加強農村公路巡查,保護路產路權,處理沿線違章建筑,集中整治亂搭亂建,有效凈化了農村公路環境。各鄉鎮在鄉村公路邊種上波斯菊、格桑花,每年八九月份,路邊鮮花盛開,宛如一條條花徑。這些生態型、低碳型、景觀型、環保型、旅游型景觀廊道創建,全方位提升了農村公路路域環境。
三、堅持精細化養護,扮靚秀美鄉村“風景線”
創新農村公路養護理念,加大養護投入,著力扮靚“四季有綠,四季長青”的秀美鄉村“風景線”。
1.養護力量到位。全面落實“四好農村路”的精細化養護,注重培育和強化基層養護力量。鄉鎮設置農村公路綜合公益性崗位,擔負“村莊保潔員、公路養護員、路政信息員”職責,給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一崗三員”向村民宣傳農村公路法律法規,監督農村公路建設施工質量,制止舉報毀損農村公路行為,防范在公路上晾曬稻谷等影響交通安全的隱患,帶頭支持農村公路建設。督促村民養成邊溝清理、涵洞疏通、維護公路路面整潔的習慣。縣道由養護公司實行專業化養護。
2.養護投入到位。為籌集養護資金,縣里除上級撥付資金外,將農村公路日常維護資金納入財政預算,足額撥付配套資金,做到層層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縣財政每年在預算中單列公路養護資金,并對養護工程給予配套補助,所有危橋改造項目不足資金,由縣財政統一安排。同時各鄉鎮將公益性崗位與公路養護崗位相結合,增加了養護人員工資,激發了養護人員的養路積極性。
四、堅持便捷化運營,拓寬老區脫貧“致富路”
探索“農村公路+”的運營模式,使農村公路物暢其流,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1.實現客運一體化。加快完善農村公路運輸服務網絡,對縣城至司鋪、岑陽、蓮荷四條班線14輛客車進行了公交化改造;實施農村客運信息化管理,建立農村客運班線GPS實時監控平臺,從源頭上嚴控超員超載行為。公路沿線修建候車亭80個,全縣行政村客運班車率達100%,新建“建、管、養、運”一體化綜合服務站1個,穩步推進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農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2.實現物流便捷化。成功設立全縣農村物流三級配送體系,農村物流網絡不斷完善,區域性物流中心初步形成。建立鄉村客運站點、農村淘寶、郵政服務網點,推進了“網貨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圍繞贛浙閩皖四省區域快遞物流集散中心的發展定位,我縣已經形成了"三通一達”快遞物流+新零售電商綜合產業園的發展格局,三家企業合計進港件達75萬件/天,預計“十四五”期間物流園將達成落戶100家企業,產值超過百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