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強財源建設,著力推動經濟發展。依法依規組織財政收入,積極穩定拓展財源。全面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精準兌現企業扶持政策,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運用 “財園信貸通”“財農信貸通”和 “科貸通”等財政金融工具,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撬動作用,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努力培植重點稅源和新興優質稅源。加強財政、稅務及涉稅部門聯動,在堅決貫徹減稅降費政策基礎上,加大征管力度,確保應減盡減、應征盡征。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持續加大政府債券申報爭取力度,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拉動政府有效投資。聚焦有色金屬、物流電商、鋰電等主導產業,做好產業升級工作保障,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堅持過緊日子,切實硬化預算約束。把過緊日子作為預算管理需要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樹牢過緊日子理念,健全過緊日子制度,落細過緊日子舉措。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繼續壓減“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從嚴從緊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壓減非重點、非剛性支出。根據各單位工作任務和實際需求,科學合理編制部門預算,著力打破財政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形成“應保必保、應壓盡壓、有保有壓”的預算安排機制,省下更多的資金用于支持民生事業和經濟發展。強化預算執行約束力,嚴格按照人大批準的預算執行,加強預算指標管理,在充分保障部門事權前提下,嚴控預算執行中的追加和調劑事項,切實做到先預算后支出、有預算不超支、無預算不支出,切實增強預算的嚴肅性和約束力。
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兜牢“三?!?/font>底線。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辦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建立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監測“三保”保障機制,通過將相關項目標注“三?!睒俗R,實現“三保”預算和執行的信息化、動態化管理。加強庫款資金調度,庫款優先保障“三保”支出,堅決兜住“三保”底線,確保不發生“三?!憋L險。
四是堅決守住底線,防控債務風險。健全政府法定債務管理制度體系,將法定債務本息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嚴格在法定債務限額內舉債,動態測算評估財政可承受能力,確保財力兜得住、可持續。加大地方政府債務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嚴格落實債券資金預算制管理要求,堅決杜絕新增隱性債務,妥善化解存量債務,逐步緩釋債務風險,牢牢守住政府債務風險底線,確保到期債務不違約、債務不爆雷、輿情事件不發生。
五是深化財稅改革,提高管理效能。健全現代預算制度,深化部門預算管理改革,繼續推進支出標準體系建設、預決算公開等工作;推進財政評審工作,進一步優化流程、完善機制建設、壓實責任、強化內控,有效節約政府投資建設資金;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健全重大政策和項目事前評估機制,加強重點績效評價和結果運用,提升財政資金績效;嚴格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強化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和分類盤活,提高利用效率;研究完善政府購買服務預算編制,不斷優化政府采購領域營商環境。加大財會監督力度,推動構建“財政部門主責監督、有關部門依責監督、各單位內部監督、中介機構執業監督、行業協會自律監督”的財會監督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