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橫峰經開區經濟發展情況,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以及產業發展具體情況。
(一)橫峰經開區經濟發展情況
橫峰經濟開發區于2002年元月開工建設,屬“江西省有色金屬加工產業基地”,是全省首批60個重點產業集群之一。橫峰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分為興安工業園片區和九甲產業園片區,橫峰經開區重點發展有色金屬、機電汽配、食藥物流“一首位兩主導”三個產業,目前,區內共有企業108家,其中規上企業69家。其中:1、興安工業園片區,主要分布有色金屬、機電汽配產業企業,形成了有色金屬產業集群,產業規模處于全省前列;2、九甲產業園主要以食品物流產業為主導,食品企業主要有葛佬、興安種業、純香情、饒盛食品等23家,其中13家在建及裝修;物流企業主要有圓通智創園、中通、百世匯通等10家,快遞巨頭“三通”在縣一級建B級站為全國首家。
2020年,經開區企業完成工業主營收入完成224.8億元,同比增長10.65%;完成工業增加值49.5億元,同比增10.82%;完成稅收8.49億元,同比10.2%。其中:有色金屬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77.75億元,占經開區比重的79.00%;上繳稅款6.53億元,占經開區比重的77.00%。
(二)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以及產業發展具體情況
橫峰經濟開發區的特色及優勢產業均為以銅為主導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區內有色金屬企業36家。產業集群現有產品檢測中心及產品研發中心3個,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巖礦分析檢驗、土壤分析檢驗、巖礦鑒定、室內環境檢測驗等檢測,為有色金屬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服務。有色金屬批復產能達陽極銅49萬噸、電解銅30萬噸,銅棒、銅帶、電纜電線、銅包鋼、銅包鋅等銅材精深加工15萬噸,鋁材6萬噸,黃金30噸、白銀1200噸,還有鈀等多種貴金屬。全部達產達標后,年主營業務收入400億元以上,年納稅20億元以上。和豐、中旺、興南三家骨干企業增多實施“倍增計劃”,項目全部建成達產達標后,年主營業務收入均可突破100億元。
有色金屬產業主要特點:一是規模發展,總量壯大。培育形成有色金屬產業集中集聚集群,打造有色金屬集約集群發展優勢。區內有色企業36家,項目全部建成,可年主營業務收入400億元以上,年納稅20億元以上。二是集群發展,鏈條完整。做到“全面開花”,不斷延伸并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從銅冶煉→電解銅→銅產品深加工。三是生態發展,循環利用。積極推行清潔生產、低碳生產,以發展循環經濟方式,所有廢料全部回收利用,做到“吃干榨盡,絲毫不?!?。從有色金屬廢料中提取金、銀、鋅、錫、鈀等16種稀貴金屬,使資源充分利用。
(三)“十四五”規劃重點產業
橫峰經開區“十四五”時期將圍繞做大做強“金屬新材料、食品中藥”主導產業,力爭在機電汽配產業有所作為,修編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研究制定“產業鏈條圖、技術路線圖、運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的“四圖行業”。進一步抓好金屬新材料產業的補鏈、強鏈、擴鏈、工作,力爭引進30家以上金屬新材料精深加工企業;加快食品中藥產業引進力度,確保培育或引進3家以上投資超5億元的食品中藥企業;緊盯機電汽配產業,主動承接市經開區產業輻射,融入上饒經開區“兩光一車”戰略布局,力爭機電項目招商有新突破。
二、優勢產業中重點企業建設情況。
1、江西和豐環??萍加邢薰?/font>是一家專業從事陽極銅、電解銅以及金銀等貴金屬加工企業。項目一期投資2.8億元,占地265畝,主要為5萬噸陽極銅生產線。2010年,企業新增投資11.8億元進行二期改擴建,陽極銅產能達17萬噸、電解銅達10萬噸、貴金屬達200噸。
2020年公司實際完成陽極銅5.6萬噸、電解銅4.15萬噸、黃金11.4噸、白銀398噸,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4.77億元,實現稅收2.86億元。2020年公司位列江西省100強制造業第14位,位列江西省100強民營企業第29位,是我縣有色金屬主導產業(全省工業重點產業集群)三大龍頭企業之一。
為策應全省開發區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行動,2019年該公司增加投資30億元,新上錫、鎳回收及制酸生產線,可年提煉黑銅1萬噸、錫1萬噸、鋅1.5萬噸、鎳0.75萬噸,年產黃金25噸、白銀1000噸、鈀5噸。三期項目全部建成達產達標后,預計年主營業務收入將超200億元,實現稅收13億元以上。
2、江西中旺銅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陽極銅、電解銅及貴金屬生產加工的企業,該公司2006年9月簽約入園。一期投資0.5億元,用地38畝,建設規模為5萬噸陽極銅。2011年底,公司新增投資4.5億元,新增用地135畝,建設12萬噸陽極銅、10萬噸電解銅生產線。
為做強做大企業,公司于2016年再次新增投資3億元,新增工業用地193.895畝,建設三期項目,擴大陽極銅產能及電解銅產能,新建貴金屬、錫生產線、銅浮選生產線以及豎爐和陽極爐技術改造。
三期項目達產達標后,可年產陽極銅12萬噸、電解銅10萬噸,黃金1.5噸,白銀70噸,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億,上繳稅收可達4.8億。2019年公司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9億元,實現稅收1.1億元。
3、江西興南環??萍加邢薰?/font>由廣東飛南公司投資20億元新建,占地面積185畝,畝均投資強度達1081萬元,建筑面積12.6萬平方米,是省重點調度的“5020”項目,建設年產10萬噸陽極銅二次資源綜合利用生產線,是國內固廢處置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單條生產線。項目生產從原料出倉、進爐熔煉、陽極銅出爐均采用自動化生產,取代傳統叉車、運料等作業,效能將提升3倍。項目環保投入2.8億元,采用國內行業最先進的三段熔煉冶煉技術(側吹爐熔煉、底吹爐吹煉、回轉爐精煉),是企業與中國恩菲公司合作,首次使用這項專利技術,是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委托制定行業標準推廣項目,煙塵率低至1%,硫收集率99.5%以上,水循環率97.5%以上。項目建成達產達標后,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70億元,畝均營業收入3780萬元;年稅收3億元以上,畝均稅收164萬元。江西興南環??萍加邢薰驹诎踩芾眢w系完善方面,事事明精細化管理系統為生產流程復雜的企業提供“自動化預警”服務。企業可以在一線員工填寫的表單中,設置預警,一旦一線員工現場填寫的數值出現隱患,事事明系統即自動通知相關責任人,直到隱患得到解決,預警才會消失。事事明將電子表單記錄的制式化數據記錄系統內進行數據留存,各級管理者可即時跨越組織層級,查看真實的現場安全狀況和歷史工作紀錄??鐚蛹壍男畔贤ǎ档土藛T工之間的溝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領導跨越層級查看一線工作內容,將知情權還給了老板。在實際的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事事明精細化管理系統的“跨層級溝通”功能幫助很多企業大幅縮短了溝通成本,實現了“降本增效”的長遠目標,使企業形成了行業內的競爭優勢。
三、發展數字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一是不少企業認識不到位,缺乏方法論支撐。數字化不僅是技術更新,而且是經營理念、戰略、組織、運營等全方位的變革,需要從全局謀劃。目前,多數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意愿強烈,但普遍缺乏清晰的戰略目標與實踐路徑,更多還是集中在生產端如何引入先進信息系統,沒有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進行謀劃,企業內部尤其是高層管理者之間難以達成共識。與此同時,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面臨著技術創新、業務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方方面面的挑戰,需要企業實現在全局層面的有效協同。目前,多數企業沒有強有力的制度設計和組織重塑,部門之間數字化轉型的職責和權利不清晰,也缺乏有效的配套考核和制度激勵。
二是數據資產積累薄弱,應用范圍偏窄。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數據資產不斷積累以及應用的過程,數據資產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依托,如何加工利用數據、釋放數據價值是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目前,多數企業仍處于數據應用的感知階段而非行動階段,覆蓋全流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工業數據鏈尚未構建;內部數據資源散落在各個業務系統中,特別是底層設備層和過程控制層無法互聯互通,形成“數據孤島”;外部數據融合度不高,無法及時全面感知數據的分布與更新。受限于數據的規模、種類以及質量,目前多數企業對數據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精準營銷、輿情感知和風險控制等有限場景,未能從業務轉型角度開展預測性和決策性分析,難以更好挖掘數據資產的潛在價值。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尚不充分,應用空間亟待開拓。
三是核心數字技術及第三方服務供給不足。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面臨成本較高,核心數字技術供給不足等問題,也缺乏有能力承擔集戰略咨詢、架構設計、數據運營等關鍵任務于一體,且能夠實施“總包”的第三方服務商。目前市場上的方案多是通用型解決方案,無法滿足企業、行業的個性化、一體化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很多中小企業而言,市場上的軟件、大數據、云計算等各類業務服務商良莠不齊,缺乏行業標準,選擇難度較大。
四是數字鴻溝明顯,產業協同水平較低。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突出,大多數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低,網絡化、智能化基礎薄弱,盡管有強烈的愿望,但受限于人力、資金約束,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大中小企業間的數字鴻溝十分明顯。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產業互聯網生態建設較為緩慢,行業覆蓋面、功能完整性、模型組件豐富性等方面相對滯后,與行業內存在的數字鴻溝有較大關聯。龍頭企業仍以內部綜合集成為主入口開展工業互聯網建設,產業鏈間業務協同并不理想,平臺針對用戶、數據、制造能力等資源社會化開放的程度普遍不高。
(二)建議
一是加快建設數字技術高效供給體系。要加快建設一批數字經濟創新平臺載體,提升技術創新水平,尤其是要有效提升原創技術以及基礎理論研究創新水平;培育建設一批優勢特色學科和專業,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基礎研究;整合全球人才及平臺資源優勢,加快與科研機構及人才團隊合作,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專項和示范應用工程,推進數字技術原創性研發和融合性創新;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的、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技術中心,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數字經濟領域技術攻關、大科學工程、大科學裝置建設等。
二是著力解決數字創新人才緊缺問題。一是明確數字創新人才的能力素質標準。在充分考慮企業對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礎上,對各級數字技能人才的專業能力以及業務運營、風險管控等能力作出界定,推動數字專業技術人才與各傳統行業的融合。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政企合作,通過建設企業大學、企業培訓基地等方式,鼓勵高校根據市場人才需求開設相應的培訓課程,為培育既精通信息技術又熟悉經營管理的人才隊伍夯實基礎。三是激發行業協會、培訓機構、咨詢公司等在數字技能人才培育中的作用,促進數字技能人才培育體系的形成。四是積極營造良好環境,探索高效靈活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和保障政策。
三是積極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數字化設施正成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企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網絡需求,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網絡升級,加強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布局,同時做好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
四是加強對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支持。優化政府服務,提高政策精準度,統籌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及配套措施,整合財稅、金融、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力量,全力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在財稅支持方面,需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統籌,引導各級財政資金加大對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投入,加強對數字經濟領域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及試點示范的支持;探索成立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基金,推動各級政府產業基金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投資子基金;積極落實數字經濟領域的相關惠企政策,確保落地見效。在人才要素方面,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支持開展股權激勵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試點。此外,還需加強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在用地、用能、排放、創新等方面的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和重點保障。
五是大力推進有色金屬數字經濟發展。對于有色金屬行業來說,實現數字化轉型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經階段,誰先實現數字化轉型,落實智能制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生產風險,誰就將搶占市場先機,立足未來。
相對于鋼鐵、煤礦等行業,不僅作業的業務流程更加復雜,有色金屬企業的安全監管難度其實也更大:有色金屬的冶煉過程具有高溫、高壓、高毒、易燃易爆的特點,加上部分有色金屬企業安全管理職能混亂,安全消防工作流于表面,安全管理責任沒有落實到位,造成作業流程安全事故頻發。只有完備安全管理體系,才能更好的保證企業日常生產無隱患,更好的促進企業合理有效的運行。有色金屬種類繁多,生產冶煉流程非常復雜,因為冶煉工藝以及方法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冶煉流程。所以,不同于其他企業的生產流程標準化,對于有色金屬企業來講,要實現業務流程全過程記錄極其不易。針對有色金屬“業務流程全過程記錄”的行業管理難題,可建立“個性化表單”功能、定時任務、預警等功能,實現“業務流程全過程記錄”的閉環,通過真實數據讓管理人員更了解企業實際情況,幫助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驅動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的轉型,讓數據資源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
